2022年12月12日,清華大學化學系李景虹院士應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!的邀請,作爲“戴安邦學術講壇”嘉賓,爲全院師生作了題爲“CRISPR生物分析化學”的線上學術報告。報告由化學化工學院院長黎書華教授主持。黎書華院長首先介紹了李景虹院士的簡曆和學術成就,然後代表學院向李景虹院士頒發了“戴安邦學術講壇”紀念銘牌。學院百余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。
CRISPR技術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發現的基因編輯技術,2012年因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Jennifer A. Doudna 等人開發了一種CRISPR/Cas9的基因組編輯技術而風靡全球,被譽爲21世紀最具颠覆性的一项新兴科技,于2020 年獲諾貝爾化學獎。李景虹院士于2016年將CRISPR技術用于生物傳感,發展了CRISPR核酸成像與单细胞分析技术,提出NTEXPAR、CasPLA等成像方法。他在報告中介紹了CRISPR生物分析化學的优势與研究思路,以其在“CRISPR成像技术”與“CRISPR核酸诊断”方面的研究成果,讲解了该技术在分子识别、信号转换與信号放大等方面的应用原理,并对CRISPR技术助力单细胞生物学與精准医学的前景作了展望。报告结束后,與会师生踊跃提问,李景虹院士做了详细解答。
李景虹院士簡介:
李景虹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,化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,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。1991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,1996年獲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。近年來致力于化學、生物及材料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。以通訊作者在Nature Nanotech., Nature Biomed. Engineering, Nature Protocol, 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等刊發表SCI論文400余篇。2015-2022年連續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。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、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。任Chem. Soc. Rev., ACS Sensors, Biosens. Bioelectron., Small Methods, ChemRxiv等18種國際期刊副主編和編委。